火燒過的老房子
發布時間:2019-05-10 點擊次數:1363 新聞來源:【本站】
* 火燒過的老房子
閬中,每去一次,感受便真切一次。
不是說我是啥顧問而倍感親切關照,而是當放慢行走腳步的時候,感受到的是那撲面而來、悠遠而厚重的歷史氣息。
雖為時不長,但每走一步,我似乎感覺都是踩著一個個悠遠的故事。
滄桑盡在其中。
這次除了參加閬中旅館業協會成立四周年慶典外,應閬中古城景區管理局宋海全副局長之邀,“考察”了兩座他想保留下的、極其“破爛不堪”的老房子,拿宋副局長的話來說,要想盡一切辦法保持原狀。
說“破爛不堪”,還要加定語“極其”,不言而喻,有照為證。就照我這身板兒,一腳下去房子非塌不可,不堪一擊。
為啥要保留下來的?
其實我與宋副局長的思路不謀而合。不是所有的老建筑都要保護。只有具有對后人有紀念意義的、對歷史有見證意義的才需要保護。但是如此“破爛”,弱不禁風的房子,也就四五十年的歷史,價值何在呢?
近幾年我對老舊建筑實感興趣,也與不少“官員”交談,但象宋副局長這樣的,我真的是遇到了第一位。
我們好像相見恨晚。
他對有價值老建筑的現實和未來有著極其深刻的意識,他的價值觀絕不是停留在立馬的政績。他講:“我對老建筑不僅僅是情懷”。
中國建筑流派有:徽派、閩派、京派、蘇派、晉派、川派,我都有點滴了解,略知一二。川派及川西民居不同于北京之貴、西北之硬、嶺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樸實飄逸的風格,輕盈精巧。
就拿閬中市3A級旅游景區天林鄉橋亭村這座曾被火燒過老房說吧,看起來面貌全非,弱不禁風,但仔細觀摩,宛若百年前模樣,亭亭玉立,地域建筑特性體現的幾乎完美無缺。
她是座典型的川西民居。講究天人合一自然觀與環境觀。對稱要求并不十分嚴格,但立面和平面布局靈活可變,并用檐廊或柱廊來聯系各個房間。
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設計,樸素淡雅。以木、石灰、青磚、青瓦為主。墻有磚墻、土墻、甚至石塊(石板)墻、木墻(木板或原木)、竹籬笆墻等。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經濟節約,又與環境十分協調,相映成趣,鄉土氣息格外濃郁,形成了人與住宅、環境的和諧統一。呈現出一種相互的質感美、自然美,輕盈精巧。
“是不是按原貌修復一下呢”?我問宋,
“不用,就保持這個樣子,保持這種殘壁破瓦,保持火燒的模樣,因為我們不是用來居住的,我們要用輕鋼結構、透明玻璃把她圍包起來,當人們走近這座建筑,就會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夢幻般的回到過往,她的故事用不著講解員就會娓娓道來……”。
宋局如此自信。
“那么安全性和抗震性怎么解決呢”?我問,
“這就是你佟老師應該幫我們解決的了”。
“哈哈……”。
是啊,保護鄉村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民居,讓其成為鄉愁的記憶,文化傳承的載體,甚至拉動鄉村的振興。沿著這樣的思路,有濃濃的文化記憶,讓群眾有深深的家鄉情懷。既留住了鄉愁,又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歷史的厚重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韻味,老民居所代表的中華本源文化的特質。這種保留帶給我們的是感慨與驕傲,這或許便是文化自信的體現之一。
特有的歷史文化遺產,風格各異、風韻猶存的老建筑堪為城鄉的“年輪”。保護這些老建筑,說到底是旨在留在飽受滄桑、歷經風云的“年輪”。
一邊是現代生活,一邊是文化傳承,時空對仗,雄辯清晰,渾然一體。新式民居與老派建筑在這片人口密集的川中丘陵地區矗立,共同奏響鄉村振興的樂章。
我忽的心血來潮:“宋局,放心,老朽助您一臂之力”!
一念起,萬水千山,
一念滅,滄海桑田。
哇!火燒過的老房子!
(2019.5.10)
上一篇:別忘了“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