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想雜談
發布時間:2019-06-19 點擊次數:1438 新聞來源:【本站】
* 咋想雜談
長寧地震,又一次讓我想說說以防為主與切實提高政府官員和老百姓意識的重要性,盡管老生常談。
因為我們做的不夠,好了傷疤忘了疼,有時候甚至連傷疤還在。
有道地震預警,我不是說前沿的高科技有什么不妥,那是必須的,科技發展才是硬道理。但甭管多么的“高大上", 如果不能切實提高防災意識,我覺得那都是“空了說”。
工程抗震的基本國策是什么?就是以防為主。工程抗震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用較小的代價確保建筑在大震下的安全。工程抗震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在大震下減少傷亡損失。
四川幾次大震震源都發生在極淺地層(0~30wh)?,F在地震預警的原理就是利用電磁波(300000km/s)相對于地震波(縱波,6.0km/s,橫波,3.5km/s)的速度優勢,也就是利用電磁波和地震波的速度差將地震消息告知人們實現的。但即使電磁波的速度是地震波的速度N倍,由于是極淺層,比如長寧地震為16km, 這個時間段也是非常渺小的,尤其在這震中區,人們根本來不及反應。在震中區以外或更遠的地方,哪怕有一分鐘以上也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僅僅只有震感沒有破壞,這與幾千上萬公里以外收到地震波而人們沒有震感的效果一樣,解決不了震中區人們逃難的時間。
因此,僅僅靠電磁波與地震波之間的差值來預警地震,其實是車水杯薪,九牛一毛,永遠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也就是說,如此預警對于災害最嚴重的震中是無濟于事,無計可施。
不是嗎?傷亡的全在長寧,其他的地方全在這朋友圈說預警多么的及時。
我以為,研究地震波到來之前震中地質構造定量的變化規律才有可能延長預警時間。而這個課題是公認的世界難題,太多的基本知識人們都不了解,而且現在也根本無法了解。
必須承認這點。
日本在二三十年前就能在震中區預警時間達到了20多秒。并且顯示他們有多么的“牛逼”。但后來基本還是放棄了為主的行為。還是把防震和提高人們意識放在了首位,把建好抗震房子放到了首位,防災知識和防災意識做到了家喻戶曉,并且見到了奇效。
就現在而今眼目下,禁止一切對建筑造成危害的行為刻不容緩!針對農村住房的現狀采取必要的防震和加固措施也刻不容緩!提高人們防災意識更加是刻不容緩!
這些個刻不容緩決不是什么高科技,只要高度重視,只要發動群眾,我以為絕對事半功倍。
我國是全球強震高發區域,這個世紀以來已發生6.0級以上地震逾500次,地震災害涉及28個省份,死亡66萬人,傷殘近百萬人,受災達數億人次,位居世界各國之首。
中國的領土面積占全球陸地面積的6.7%,中國發生的地震約占全球地震的33%,而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卻占全球這一總數的近60%!
我們國家在預防上,在老百姓的意識上與日本和西方先進國家有太大差距。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這個世紀過去的十八九年全世界發生6級以上大地震傷亡人數中,我國是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近十倍!
我國農村住房大都為磚混石木土為主材,自建房大都沒有較正規的設計和施工。平面布置及結構體系混雜不合理,特別是房與房間的搭結混亂,造成剛度突變和質量的差異非常嚴重,村民大都沒有防災意識,不懂這些,但我覺得政府應該懂。
而地震后城鎮建筑震害表明,有60%以上的受損建筑是由于之前動過手腳遭受過迫害的。比如拆墻打洞、栽樹種草、隨意搭建等等 。
這給地震中房屋破壞提供了機會。甚至比豆腐渣工程造成的災害猶過之而無不及。
512正后也證明,正規的設計,正規的施工,沒有這些亂七八糟的現象出現,哪怕是八九規范設計的,幾乎沒有一棟房子垮掉!
要喚起民眾的防災意識,喚起全社會民眾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在政府及管理部門的領導和統一決策下,以身作則,落實在行動上,讓民眾充分認識防災的重要性,掌握最起碼的預防知識,同樣可以獲得政績。
要普及一些簡單的道理和知識,比如,無論是加固時房屋倒塌,還是平時使用時房屋倒塌,可以說都是有先兆的。幾乎每次我訪問倒塌房屋住戶說到之前的征兆, 都會繪聲繪影。諸如悼渣、落灰、裂縫、門不好關、窗合不攏、異響、掛件悼落、地磚拱起、玻璃擠裂。還有包括諸如開門打洞、加層擴建、挖地下室、栽樹種花、亂搭亂建等等情況。
如果老百姓都能掌握這些最基本的常識,及時反映,傷亡損失就會小很多。
要讓老百姓認識災害是完全可以預防的,是可以減輕的,是可以避免的。
只有安全發展才能實現科學發展,只有防患于未然,讓老百姓明日以防為主的道理和基木常識,才能贏得安全減災持續發展的局面。
咋想雜談。
(2019.6.19)